乌克兰战争,如同一面价值连城的镜子,照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曾经被视为世界第二军事强国的俄罗斯,在与乌克兰的冲突中,暴露出了令人震惊的弱点,其军事实力与我们预期的差距,远超想象,甚至可以称之为代差。
战争伊始,世界普遍预估俄军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凭借强大的钢铁洪流和空天力量,迅速拿下基辅,泽连斯基流亡海外,普京则将在克里姆林宫接受万国来朝。然而,现实却狠狠地打了所有人的脸。“三天拿下基辅”的预言变成了一个响亮的耳光,扇在每一个曾对俄军抱有幻想的人脸上。所谓的“特别军事行动”,演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血肉磨损战,一场在泥泞不堪的战场上进行的残酷堑壕战。这场战争,让俄罗斯尝尽了自苏联解体以来三十多年从未有过的苦头,而且是加倍的苦头。
展开剩余82%那条堵塞在基辅城外,绵延六十多公里的钢铁长龙,本应是威慑的象征,却成为一场灾难性的“军事展览”。通过卫星图像,全世界都目睹了这支大军因缺乏燃油、食物和弹药,在泥泞中瘫痪,成为乌克兰无人机和特种部队的活靶子。坦克兵只能四处抢夺坦克,士兵则饿着肚子抢劫超市,连基本的军粮补给都无法保障。这哪里是21世纪的战争?与其说是现代化战争,不如说是二战东线德军后勤崩溃的翻版,甚至还不如。 “1小时22分速通基辅”的段子,如今听起来是何等的讽刺!
俄军后勤的落后令人触目惊心。他们仍停留在苏联时代的“肩扛手提、铁路慢摇”模式,而我们早已迈入“信息主导、全域保障”的数字化时代。多年来,我们潜心建设世界最发达的高速公路网和高铁网,自主研制了运-20大型运输机,并陆续建造多艘远洋补给舰,致力于将后勤保障做到极致,甚至实现了“动态感知、精准投送”。 当俄军的卡车还在乌克兰的泥地里挣扎时,我们的后勤体系已能够在数小时内将一个重装合成旅投送至千里之外。
俄军装备的性能也远低于预期。号称“最强四代半”的苏-35战机和被吹嘘得神乎其神的T-90M“突破”坦克,以及俄版“战斧”——“口径”巡航导弹,在战场上纷纷露出破绽。T-72系列坦克的“弹药殉爆”问题,从车臣战争到格鲁吉亚战争,再到乌克兰战争,始终如影随形,成为一道惨烈而魔幻的风景线。 一发“标枪”反坦克导弹就能让坦克炮塔连人带弹药一起“发射升空”。所谓的主动防御系统,要么根本没安装,要么就是摆设。空天军更是无力掌控乌克兰的天空,先进战机被老旧的防空导弹和便携式导弹轻松击落。 其原因在于精确制导弹药储备严重不足,只能进行低空自杀式攻击,甚至飞行员还在座舱里使用民用GPS导航,将自己的生命交付于对手。
相比之下,我们的99A主战坦克从设计之初就将乘员生存性放在首位,拥有世界顶级的复合装甲和主动防御系统。歼-20战机已经翱翔天空,背后是完整的无人机作战体系。我们的精确制导弹药储备充足,可以像雨点般倾泻而下。当俄军还在为“飞头”坦克头疼时,我们已经在研究下一代主战装备。当俄军飞行员还在使用手机导航时,我们已经将战场打造成一个透明的、万物互联的网络。这不仅仅是性能上的差距,更是设计理念和作战思想上的鸿沟。
俄军将军的超高阵亡率更是令人震惊。这暴露出俄军指挥系统存在的严重问题:通讯加密形同虚设,甚至使用民用对讲机和手机进行通讯;中下层军官缺乏主动性,指挥体系僵化;将军不得不亲临一线指挥,从而成为“高价值目标”。 一支现代军队应该是一个神经网络,信息畅通,反应迅速,每个节点都具备一定的自主判断能力。而俄军更像是一个提线木偶,一旦线断,便瘫痪。
反观我们,军改的核心目标正是解决“两个能力不够”的问题,学习美军“任务式指挥”的精髓,赋予中下级军官更大的自主权。我们建设的天基、空基、陆基一体化的C4ISR系统,让战场信息单向透明,指挥官可以千里之外运筹帷幄。当俄军将军还在用生命填补指挥链条的断点时,我们的指挥员可能正坐在空调房里,通过鼠标指挥一场无人化的未来战争。
这场战争对俄罗斯来说是一场豪赌,对我们来说,则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了俄罗斯三十多年来是如何靠吃老本,是如何被腐败和僵化思想掏空根基的。曾经的“红色帝国”余晖未能照亮现代化的道路,而我们则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我们没有沉溺于过去的辉煌,而是努力学习,不断超越。
中俄的军事差距,远超我们的想象,甚至可以说,没有所谓的“世界第二”,只有“第一”和“其他”。曾经让世界颤抖的巨熊或许已经老去,而东方的巨龙,正在磨砺爪牙,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
"
发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恒汇证券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