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宝文旅夏日晚风音乐市集
白云楼社区送健康
钟祥旧口村BA
荆门晚报记者 张亚男 通讯员 寇志国 周汉平
展开剩余83%阅读提示:7月以来,我市持续高温。为给市民撑起夏日“清凉伞”,市委社会工作部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物业、商圈超市、零工驿站、城管驿站等各类服务站点,设置2314个“共享纳凉点”,覆盖居民、环卫工人、外卖快递小哥、户外工作者等群体。
从遍布街巷的纳凉点,到精彩纷呈的夏夜纳凉活动;从对户外工作者的贴心关怀,到跨越城乡的助农惠民行动,再到“医院街道结对送健康”,“共享清凉”行动服务持续升级,以多元形式为市民撑起“清凉伞”,更传递着这座城市的温度与活力。
千点联动:织密全域清凉保障网
“跑出租回来热得不行,来这儿歇歇凉、喝喝茶,工作人员待我们像家人,特别亲切。”在东宝区南台社区纳凉点,居民杨太高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这里,雨伞、防暑药箱、针线盒等便民物品整齐摆放,热饭、休息、饮水、充电等服务一应俱全,不仅是周边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的“充电站”,更成了街坊邻里聊天纳凉的“议事厅”。
这样的场景,在荆门2314个“共享纳凉点”随处可见。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物业、商圈超市、零工驿站、城管驿站等各类服务站点,我市构建起覆盖居民、户外工作者等全群体的清凉网络。掇刀区月亮湾社区纳凉点因特色服务圈粉无数,三皮罐凉茶、特色米茶、酸梅汤等本土饮品解暑又暖心;定期组织的小型纳凉活动,让避暑场所变身邻里交流的温馨平台。新华书店开放空调阅读区,打造“文化纳凉站”。金虾河社区、金象社区等纳凉点则将服务与安全宣传结合,志愿者开展的防溺水、防诈骗科普和暑期课堂,让清凉中更添安心。
“做外卖五年,社区纳凉点是我的‘充电站’,这里有防暑药、凉茶、冰水,累了来歇会儿,像回到家一样。”美团外卖员杨龙的感慨,正是这张清凉网络最生动的注脚。而这份来自纳凉点的暖意,更有职能部门和爱心企业的主动延伸——7月15日,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湖北三皮罐集团开展“夏日送清凉,关爱暖‘骑’心”活动,为美团、饿了么等7个平台站点的骑手送去藿香正气液、三皮罐凉茶等200余份防暑物资。小乐仙、荆门好礼特产店等爱心企业为土门巷社区纳凉点捐赠矿泉水、水蜜桃等生活物资。这些只是全市“送清凉”活动的一个缩影,众多的单位和爱心企业纷纷加入到这场清凉行动的行列。
多元活动:清凉里藏着烟火与诗意
共享清凉不止于“躲暑”,更延伸出文化味、烟火气与邻里情。
7月4日傍晚,荆楚文化广场上人潮涌动,沿河社区“纳凉助农音乐会”拉开帷幕。东宝区子陵铺镇八角村、七桥村的书记化身“带货主播”,红薯粉、土鸡蛋、梨子等农货引得居民争相选购;东来顺、新华书店等爱心商家送来礼品与优惠券,让公益市集暖意融融。夜幕降临,乐队唱响荆门,原创旋律与经典老歌交织,观众登台互动的喝彩声,让夏夜充满欢乐。“既尝到了新鲜农货,又听了好歌,这样的活动太贴心!”居民的赞叹,让活动价值得到体现。
青山社区则将红色文化、助农与清凉融合,推出“光影映初心 助农享清凉”邻里欢乐汇。七桥村的土鸡蛋、苕粉条通过“直播+展销”走向市民餐桌;鲁商商会捐赠的500公斤西瓜、1000支老冰棒让清凉直抵心间;夜幕下,红色电影《浴血大别山》放映,让革命精神浸润人心,志愿者同步开展的反诈与防溺水宣传,更将安全守护融入夏夜。
7月16日上午,荆门晚报联合名泉社区开展“惠民直通车进社区”活动,整合防溺水安全教育、反电诈宣传、直播助农、政策宣传、文艺表演、生活服务等多项资源,为居民送上家门口的“幸福礼包”。现场助农“主播”,通过线上平台吸引千余人次观看,经过2小时的线下销售,农户的1500斤李子,300多斤梨子、150多斤土鸡蛋一抢而空。活动既解决了农户销售难题,又让城市居民品尝到绿色优价农产品。
7月18日晚,东宝文旅“夏日晚风音乐市集”在龙泉公园举行,活动以音乐为纽带,为市民们奉上了集“荆”夜狂欢、文化沉浸、市集消费于一体的文旅盛宴。20余个独具特色的文艺节目轮番登场,让龙泉公园化身欢乐的海洋。不少观众表示,节目效果“超出预期”,让人倍感惊艳。活动还联动了公益助农市集,八角村、七桥村书记化身“带货主播”,在直播间和线下摊位热情推介特色农产品。现场近万人次在音乐与星光中释放消费热情,线上线下单日带动消费超5万元,为东宝夏日夜经济注入了强劲动能。
7月19日晚,关坡社区、龙泉社区、双喜社区、天鹅池社区、荆门园博园联合举办的“夏夜纳凉助农音乐会”同样精彩。城南城北乐队融合原创、民谣、摇滚等元素,用“荆门好声音”点燃现场。助农喜街夜市里,新鲜果蔬、手工农产吸引市民驻足,免费蜂蜜水与三皮罐凉茶,让音乐与清凉完美交融。
温情守护:从“送清凉”到“护心安”
清凉背后,是对生命健康的守护,更是对劳动者的尊崇。
7月上旬,龙泉街道白云楼社区联合市中医医院,在读书台广场开展“清凉初夏送健康”义诊。眼科医生细致检查眼底,内科医师搭脉问诊,康复科医师示范“米字操”缓解肩颈酸痛。健康科普区里,“初夏防湿邪”“空调病预防”等知识干货满满,让中医药的“清凉关怀”直抵民心。今年以来,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市民政局、市卫健委等部门,持续开展中心城区“医院街道常态化结对送健康”活动,累计开展义诊、讲座、培训等活动超200场,服务群众超15万人次。
更动人的清凉,来自童心。7月中旬,沿河社区“您守护城市,我手写感恩”行动中,孩子们捧着亲手制作的感恩卡——“如果没有你们,地球环境会变差”的稚嫩字迹,画着“电动车装空调”的奇思妙想,送到环卫工人、外卖骑手手中。随后递上的清凉礼包里,装有三皮罐、矿泉水、时令水果等物资,那句动听的“您们辛苦了”,让户外工作者笑意盈盈。
全域接力:从城区到乡村的清凉图景
这份清凉,更在县市区持续接力,绘就全域共享图景。
钟祥市旧口镇的“共享清凉”篮球村BA火出圈,56个村(社区)联动,以“党建红”引领“运动绿”,“美食+赛事”让村民尽享夏日狂欢;京山市文化馆免费组织青少年开展暑期美术培训,满足了群众纳凉和文化需求;京山新市街道三角洲社区聚焦“一老一小”需求,充分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养老服务驿站、志愿者服务资源,为辖区老年人和儿童提供纳凉、托管等服务。与此同时,沙洋县政协的“红马甲”则将清凉延续了15年,102名委员组成10支小分队,为1600余名一线劳动者送去含矿泉水、藿香正气液的“清凉礼包”,总价值30余万元。
从街头纳凉点的一杯凉茶,到夏夜音乐会的一首欢歌;从医者的一次问诊,到孩子的一张贺卡;从单位及爱心企业的关怀,到乡村的赛事狂欢……荆门的“共享清凉”,早已超越防暑降温的范畴,成为凝聚人心、联结城乡、传递文明的纽带。这抹清凉里,有城市治理的温度,有邻里互助的温情,更有全社会共同书写的美好答卷。
发布于:湖北省恒汇证券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